四川省优质校建设计划项目验收专题网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正文

关于拟推荐许辉熙、杨转运两位同志 为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荐申报 “第十四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公示

文章来源:科研处 作者:张莉 发布日期:2017-08-08 点击数:

关于拟推荐许辉熙、杨转运两位同志

为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推荐申报

“第十四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公示

根据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四川省青年科技奖评选管理办法〉的通知》(川科协发〔2017〕77号)文件及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作安排,我院及时发布通知、组织开展了2017年“第十四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申报校内推荐工作,因申报时间为暑假,经科研处、人事处和党委组织部初步审查,学术委员会委员审查、推荐,学院党政领导审查、批准,拟确定许辉熙、杨转运两位同志为我院向住建厅推荐申报“第十四届四川省青年科技奖”候选人。

公示时间为8月8日—12日,公示期内干部群众如有情况需要反映的,请以真实姓名向学院科研处B317办公室提供书面材料。

受理电话:0838-2652159

电子邮箱:736817795@qq.com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8月8日

附件1 许辉熙同志情况介绍

附件2 杨转运同志情况介绍

附件1 许辉熙同志情况介绍

一、个人基本情况

许辉熙,男,四川德阳人,1979年05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理学博士后,教授/工程师,国家一级工程测量员(高级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第十一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工程测量技术”四川省高职重点专业带头人。四川省高校第四期复合型人才培训班学员。2011年6月被中共四川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享受省劳模待遇)。

许辉熙同志主要从事遥感与GIS技术应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2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1篇,EI检索10篇,ISTP检索6篇,中文核心多篇。2009—2013年连续5年获得学院“优秀科研工作者”称号。2项科研成果分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1项科研成果获四川省环保科技进步二等奖。2篇学术论文分获德阳市优秀科技论文二、三等奖。2015年负责建设的《卫星遥感与航空摄影测量技术》被评为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获得学校第三届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排名第二)。

许辉熙同志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努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指导学生参加“天地图.四川”进高校应用开发大赛、“北斗杯”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取得优异成绩。许辉熙教授2015、2016、2017年连续获得第六、七、八届“北斗杯”全国青少年优秀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大学组)“十佳优秀科技教师奖”。

二、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一)许辉熙同志在脱产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从事遥感与GIS技术的应用研究工作。作为主研人员,完成了导师负责的四川省青年基金项目《水电工程对干热河谷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及评价模型研究》为代表的纵向、横向项目共计10项,在遥感与GIS技术应用研究方面积累了较强的研究基础。

2008年6月,博士论文《空间信息技术在水电开发工程预可研中的决策支持—以黄河玛尔挡水电站为例》,获得成都理工大学优秀博士论文。论文通过空间信息技术(遥感和GIS等)在黄河玛尔挡水电站预可研中的应用实例分析,取得了四项创新成果:

1、针对水电开发工程的特点,初步建立了空间信息技术在水电开发工程预可研中应用的技术方法体系:利用中分辨率卫星影像(如ETM+)从宏观尺度(区域)进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专题信息提取,补充和完善常规地质工作的不足,提供更为翔实的区域地质信息。利用高空间分辨率卫星影像(如Quick Bird),在GIS支持下,从中尺度(库区)和微观尺度(单体)进行专题信息提取与评价分析,中尺度预测评价水库淹没影响、调查和评价水土流失、预测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等;微观上,对库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价,掌握地质灾害的本底数据。利用遥感和GIS等空间信息技术,从宏观—中观—微观尺度进行相关专题信息提取、分析和评价,能够为水电开发工程提供重要决策支持依据。

2、针对目前GIS应用分析中存在的空间数据多源化问题,从空间数据应用角度出发,归纳总结出三种空间数据集成方法:数据格式转换法、坐标系转换与投影变换法、几何纠正法。这些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很强的普适性。尤其针对我国GIS应用中经常遇到的北京54和西安80坐标之间的转换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图标准图框和坐标改正参数实现两种坐标系地形图相互转换的简易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实现,非常适合于非测绘人员使用。

3、总结归纳出高精度格网DEM的构建方法。实验分析表明:①ArcGIS中Topogridtool法是目前常用遥感和GIS软件中生成格网DEM的最优方法,它直接由地形数据插值生成格网DEM,而不必经过由地形数据先到TIN再到GRID的过程,所以生成的DEM对地表模拟表达的逼近效果最好。②针对具体的应用目标,可以选取地形粗糙度和剖面线长度作为不同比例尺地形数据生成DEM时最佳分辨率确定的定量指标。分别点绘地形粗糙度、剖面线长度随DEM分辨率变化趋势曲线图,曲线出现明显拐点时所对应的DEM分辨率即可认为是最佳的分辨率。这样可以克服GIS空间分析中DEM分辨率确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保证基于DEM的空间分析精度。

4、基于DEM理论提出了“土地平整法”计算水库水位~面积曲线和水位~库容曲线的思想,并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为水库面积~库容曲线计算软件,实现水库面积~库容曲线快速自动计算,有利于水电站各项设计参数的比选,真正做到水电站的优化设计。

(二)许辉熙同志自工作以来,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遥感与GIS技术应用。

目前,许辉熙同志带领的课题组在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科研成果,完成城市热岛效应主题的科研项目3项,建立《城市热环境遥感研究与评价》创新团队1个。

1、代表性成果《成都市城市热岛效应的遥感研究》获得2010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客观、全面地反映了2000~2010年成都市城市热岛效应的基本特点、变化规律和演变趋势,以及城市热力景观格局特征、热岛与城市变迁的关系等。成果独具特色,国内处于领先地位,部分成果处于国际领先,对于其他城市热岛效应研究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社会效益明显。

2、代表性成果《四川省城市热岛效应演变趋势和评价的遥感研究》获得2012年四川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二等奖。主要取得了理论和应用实践两方面的成果:一是初步建立和有效实践了利用热红外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监测城市热岛效应动态变化的方法和技术路线;二是得到了成都、绵阳、德阳、南充、泸州、内江等川内部分重要城市在近20年间城市热岛效应的基本特点、动态特征及其演变和评价结果,探讨了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方法和措施。成果的特色和创新点体现在:

(1)突破了单体城市,而以四川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广,具有系统性,这是成果的重要特色之一。

(2)研究采用3S(RS、GIS和GPS)等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具有高新技术性质。多源遥感数据的结合应用,将对此类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3)研究使用的卫星遥感数据时间跨度长,研究具有动态性。多源、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的结合使用,从宏观、中观到微观的不同层面解析了城市热岛效应。

(4)首次进行省域范围热岛效应评价。发现四川城市化进程中热岛强度普遍呈前期增强、后期减弱的趋势;旧城区的热岛规模普遍减小,扩展区的热岛普遍增大。

课题成果提供了研究区热场背景情况,填补了省内空白,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或开展此类工作奠立了基础;可供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生态、绿化、气象、交通、卫生防疫等领域应用。

目前,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气象领域,以及科研教学、环境科普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有潜在的经济效益。

附件2 杨转运同志情况介绍

一、个人基本情况

杨转运,男,湖北孝感人,1979年03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第十批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全国第九批“西部之光”学者,国家级示范专业带头人,四川省优秀干部人才递进培养第八期培训班学术技术班学员。近五年来,主研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23篇,授权专利10项,出版教材1部,制定国家级标准1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奖励3项,主持国家级精品资源课1门。入选2012年中组部、教育部、科技部和中科院第九批“西部之光”学者,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任德阳市交通运输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挂职),2015.10入选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委员会市政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016.04入选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路桥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16.05入选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职业教育分会路桥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2016.11入选四川省市政公用行业与城市管理专家(道桥类)。

杨转运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围绕四川省的“两化互动”战略需求,思考和谋划交通系的工作,为四川省地方市政工程建设提供人才支持。该同志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书育人,一直在基层起带头示范作用,团结和带领全系教职工同心同德、求真务实、踏实工作,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跃上新台阶。通过多年的锤炼,该同志知识结构更新快、工作经验丰富、不断增强了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复杂局面和总揽全局的能力。

杨转运同志学术功底扎实,教学科研能力比较强,2011年入选省委党校第十二期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进修班,熟悉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组织领导能力和改革创新意识较强,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工作有激情有热情,工作有干劲,有魄力。他为人正派,处事果断,待人坦诚,作风民主务实,敢于吃苦。

二、科学技术成就和贡献

杨转运同志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几点:

(一)职业技术教育方面

杨转运教授从事高等职业教育工作成绩卓著,在省内外同行中有较高声誉。在职业教育教学方面,杨转运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担任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讲教师,上课语言风趣活泼、富有感染力、讲解生动,深受学生好评,熟悉高等职业教育土木工程建设和高等职业教育规律,主编的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市政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填补国内高职市政工程技术学科国家级教学标准的空白。

在在教学改革方面,杨转运带领教学团队锐意改革、与时俱进,认真落实教育部要求的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理念,取得突出的成绩,杨转运作为专业带头人负责的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杨转运教授主持的《桥跨结构施工》课程被评为2013年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通过提炼总结国家级示范建设重点专业的经验和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体会,形成了具有重要创新职业教育教学成果《校企合作建设工学结合引导高职土建类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与应用》,该成果2014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作为全国市政工程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和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多次在专指委大会上就提高土木建筑类专业教育质量、推动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专业健康发展做了有益探索。

(二)技术研发方面

在技术研发方面主要解决国家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关键性难题,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主持完成铁道部科技研究开发计划重点课题第六子课题-《A型高墩大跨度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施工及运营阶段空间分析》开发、实施及推广应用工作,解决了世界最高铁路桥墩首次采用A型高墩大跨度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关键性的技术难题,研究成果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科学技术特等奖,使得中国高铁建造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三)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

在科研团队建设方面,杨转运负责的科研团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在国内同一层次院校中名列前茅,承担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承担了“济南黄河建邦大桥单索面斜拉桥主梁1:5足尺寸模型试验”、“厦门-漳州跨海大桥抗风性能试验(世界第六跨度)”和港珠澳大桥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试验等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的工程项目的科研工作,取得的科研成果逐步被行业和企业认可,发表的科研论文被Ei、ISTP收录多篇。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结构技术中心科研团队为四川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创新团队建设项目(土木工程结构技术创新团队)。在科研实验室建设方面,由杨转运负责的四川建院结构技术中心是西南地区设备先进的土木结构实验室,拥有有美国进口的6通道MTS拟动力试验设备(MTS FlexTest 60)、1000吨材料压剪试验机等一大批国内领先的试验设备。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授予结构技术中心四川省高等学校校企联合应用技术创新基地建设项目(土木工程结构技术创新基地)。

(四)在社会服务方面

在杨转运带领的教学科研团队在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灾害抗震救灾中发挥巨大作用,在地震灾害发生后即立即投入到抗震救灾的大军中,杨转运同志带领一部分教师对学生开展疏散工作,维护学校的稳定,当学校工作趋于稳定后,杨转运同志带领专业教师深入中江县、罗江县的中小学校开展校舍在灾后应急性评估,评估建筑面积达数万平方米,为中江县、罗江县中小学的顺利复课做了应有的贡献,取得的社会效益明显。2008年被中共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党委授予抗震救灾中“不惧艰险、勇于奉献”的称号,同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授予“5.12抗震救灾纪念章”。

杨转运教授发挥专业优势,在四川交通建设领域开展了多项社会服务工作,尤其是在甘孜、阿坝等艰苦地区承担了众多公路建设的技术服务工作,例如雅江县两河口水电站红军沟大桥施工监控和荷载评定试验工作,四川S211省道丹巴小金境内汗牛大桥和莫玉大桥的施工监控工作,已经完成一些项目受到地方政府、建设方和施工方等多方好评。